价值2.4亿美元的比特币怎么办?
在大文件上传的场景中,为了提高大文件上传的用户体验,我们会支持断点续传。在上传过程中,我们会对大文件进行分片处理,然后使用 md5 算法计算分片的哈希值,再把该分片的内容和其对应的哈希值一起提交到服务器。 当服务器接收到分片对应的哈希值时,会先查询该哈希值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表示该分片已经上传过。这时可以返回大文件已上传的字节数,从而让客户端可以继续上传剩余的内容。 其实分片对应的哈希值也可以被称为分片的 “数字指纹”,那么什么是 “数字指纹” 呢?要理解 “数字指纹”,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消息摘要算法。 一、什么是消息摘要算法 消息摘要算法是密码学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对所有数据提取指纹信息以实现数据签名、数据完整性校验等功能,由于其不可逆性,有时候会被用做敏感信息的加密。消息摘要算法也被称为哈希(Hash)算法或散列算法。
任何消息经过散列函数处理后,都会获得唯一的散列值,这一过程称为 “消息摘要”,其散列值称为 “数字指纹”,其算法自然就是 “消息摘要算法” 了。换句话说,如果其数字指纹一致,就说明其消息是一致的。 Findora的保密和可审计的结合 目前以太坊和比特币的交易是透明的,虽然它们的地址是匿名的,但其发送地址、发送金额、接收地址、发送钱包余额、接收钱包余额、交易流向等,都是透明的,如果将地址跟身份关联,用户的隐私基本上是无法保证的。 当前也有门罗、达世等匿名币,但这部分匿名币其可扩展性上存在瓶颈,安全上门槛也不够高,很难作为公共金融基础设施。 Findora其中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匿名性,不过其匿名性是可选择性。用户可以自定义匿名对象,例如发送方、发送金额、发送的资产、接收方等。也就是说,在利用Findora系统的金融应用中,其交易是可以实现可选匿名的。一旦选择匿名,普通用户是无法查询到其交易流向、金额等信息的,不过在不透露一些保密信息的前提下,系统还可以保持对交易的可追踪。比如,系统可以追踪到交易额超过1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流向,但可以不透露具体用户的身份信息等。 在Findora的区块链系统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AIR(地址身份注册),可以将资质凭据以及跟身份相关的各种信息与分布式账本地址产生关联。通过关联操作,可以实现对该地址的可审计性,也可以满足合规的需求。当然,这适合于特定金融场景的需求,尤其是传统金融场景进入区块链的需求。一方面是用户可以参与到区块链的活动中来,同时也可以满足传统金融中的隐私需求和可审计需求。 通过地址身份注册,可以让该用户对该地址获得合法的所有权。这也是Findora所提出的“金融护照”概念。加密的资质凭证,则可以是由当前社会认证机构提供的证明。Findora的区块链系统允许用户选择性披露身份资质凭证或匿名资质凭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证明自己所提交信息是真实的。凭证通过数字签名和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来构建。资质凭证提供商在提供用户资质证明的过程中,不会泄露用户的具体信息。 这在一些金融应用中存在使用场景。Findora可以根据资产发行者的需求实现可审计性,并满足合规要求。例如在Findora的分类账本上发行股票的公司,可以跟踪其资产在分类账本上的转移,可以跟踪交易中转移的金额以及资产持有人的身份。在跟踪交易过程中,发行人/第三方无须亲自参与,网络验证节点会执行追踪,同时还可以根据隐私需求,可以在不获得第三方任何信息的情况下检验交易的正确性。这也利用了上述的加密匿名凭证和交易地址/账户关联服务等。 Findora的可审计特性还适用于多种金融场景,比如用户的偿付能力证明,在Findora的分类账本记录的资产和负债都是保密的,但它可用来证明某个地址的用户具有偿付能力。 此外,Findora还有“混淆交易”的服务,以此来减轻链上资产的可追踪性。它有“须信任”的和“无须信任”的混淆服务。在Findora的无须信任的混淆服务中,用户可以使用环签名或盲签名实现隐藏收入地址和输出地址之间的关系。而在“须信任”的混淆服务中,则需要用户将其资产转移到受信任的混合器中,混合器将资产混淆后转移回该地址。
Findora的零知识证明技术 (编辑:衡水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