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起 这些芯片厂正式涨价!
《科学大师》:现在的所谓脱钩形势下,中国企业能够怎么办?出路在哪里? 李国杰:中国人要有信心,一方面要看到,脱钩对大家都有伤害,美国自己也受影响。另一方面,在这种恶劣的形势下,卧薪尝胆,中国企业主体要齐心,我担心的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仍然没有形成竞争前合作的企业文化。 华为的管理层前不久说过,过去大家强调你死我活的市场竞争,现在要更加重视相互之间心甘情愿的合作。如果不这样,后面的路将更加难走。国内同行之间,不要抱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想,要一起合作来干一件事,形成真正良好的生态。 应该说华为公司高层有这个认识,也开始想改变这个局面,但是华为的中低层,尤其是销售人员,改变观念还有个过程。我曾提醒过华为,在当前的强压力之下,华为的文化必须要改变。至少像联想也好,浪潮也好,曙光也好,小米也好,都应该是华为的朋友,不是死敌。这样,大家才能佩服你,发自内心地视你为武林老大。 我曾经跟外贸部门打过交道,中国传统上最好的有茶叶、有丝绸、有瓷器,但这些东西在世界上基本都没有市场,什么原因?就是大家使劲在内部打架、压价,打到最后变成白菜价。中国的稀土那么宝贵,居然卖的据说还不如铁矿石的价格高。什么原因?就是自己打来打去造成的。现在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大家如果还这样做,最后损失的是国家的利益。 《科学大师》:您的意思是说中国企业抱团的话,是能够度过这个难关的? 李国杰:国外企业之间也有竞争,但是他们对外竞争时会形成联盟,大家互相之间一起来做,尤其是影响下一代产品的那种很核心、很关键的技术,大家都有需求,都想突破和掌握。比如说做芯片,当年美国想对付日本,他们那些大企业之间就可以进行竞争前的合作。竞争前合作,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政府把相关的公共技术方案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出钱,一起出人,一起来攻关突破。做出来以后,让他们应用到各个企业,自己去做产品。像这样,政府可以支持各企业进行基础性的、公共性的技术研究。 《科学大师》:那听您这么讲,当前反而可能是激发自己的一个时机。 李国杰: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本来应该是全球性的合作,但一旦他断供以后不让你做,那没办法,不是我要去美国化,是他们技术不给我们。那除了美国之外,能合作的我就合作,比如说韩国、日本、欧洲,他们愿意跟我合作,我就合作。美国的一些企业如果真愿意合作,也可以合作,因为再怎么样我也得做往前走,断供的领域就要发展非美国化的技术。 我们当前面临的情况,也是国家实力发展以后的一个必然的变化。原来你实力弱,人家不把你当回事,现在你的实力差不多到美国的 60% 了,他就开始要注意这个事了,他就要收紧了。这也是必然的。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错误,而是整个社会都有的共识。在这种形势之下,就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走到这一步,没有退路。
我们也没必要去乞求人家,更不能气馁认输,这一关我们自己必须得过。 IOT 布局中,早在 2013 年,360 就以儿童手表开始涉足智能硬件领域,随后又在 2015 年拓展出路由器、摄像机、记录仪、智能门锁、门铃摄像头、扫地机器人等 IoT 产品线,高调对标小米生态链,两者因此大打出手——雷军刚宣布小米智能硬件利润压缩至“1 元钱”,周鸿祎就随即表示要“倒贴钱”。 私有化后,360 的 IoT 业务回归理性,主要聚焦家庭安全场景定位寻求单点突破,以儿童手表、路由器、记录仪等为主,并未打造全品类的 IoT 生态规划。但这同样是小米生态链重点布局的领域,两者仍在暗中较劲。 在 IoT 产品的思路与逻辑上,两者思路一样,都是依托性价比+爆品策略抢占市场。不同之处是,360 只有部分产品是来自生态链企业,至今没有建立生态,小米的核心是自建生态,产品大多来自生态链企业。最新数据显示,小米投资的公司已经超过 300 家。去年 12 月,小米生态链企业石头科技股价一度进逼 900 元,被网友称作“科技股茅台”。 从智能硬件技术和品牌优势来看,360 显然也不如小米。 “360 在 IoT 上的品牌积累不足,产品没有鲜明特色,定位也大多是亦步亦趋。”一位长期观察智能家居的行业人士就表示,相比之下,作为头部手机厂商之一,小米手机对生态链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无论是品牌影响,还是渠道优势,或者供应链话语权等,在业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企业在初进入 loT 领域时,无论被动还是主动,多多少少都会被宣传为“对标小米”,而没有听说过谁会“对标 360”。 以智能家居为入口实现人物互联、万物互联,早已成为巨头布局 loT 领域的共识。除了雷军宣布要投入 100 亿元,让“手机 +AIoT”双引擎战略成为小米未来 10 年、20 年的核心战略,还有华为、OPPO、百度、阿里等众多竞争,360 智能硬件的未来并不乐观。 与小米、华为相比,360 最大短板是,IoT 业务没有手机这一重要流量入口和获客渠道。 对周鸿祎而言,这又是一个不敌雷军的“悲伤故事”——360 手机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2 年,当时小米手机出货量刚过百万,360 尝试与华为、海尔、阿尔卡特等品牌联合推出“360 特供机”,周鸿祎甚至为此以一人之力与整个小米高管团队燃情撕逼,“小 3 大战”持续多个回合。
上述合作失败后,2014 年周鸿祎又联手酷派组建合资公司“奇酷”,营销模式与小米及其类似,周鸿祎在亮相发布会上调侃雷军,“不说几句湖北英语,都不好意思说是搞机的”。甚至,就连现场 WiFi 名称都是“360-areyouok”。 (编辑:衡水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