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皆宜的Kafka长文
▉ 2G 1982年,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成立了“移动专家组”,专门负责通信标准的研究。 这个“移动专家组”,法语缩写是GroupeSpécialMobile,后来这一缩写的含义被改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也就是大名鼎鼎的GSM。 GSM的成立宗旨,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泛欧标准,开发泛欧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他们提出了高效利用频谱、低成本系统、手持终端和全球漫游等要求。 随后几年,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完成了GSM 900MHz和1800MHz(DCS)的规范制定。 1991年,芬兰的Radiolinja公司(现为ELISA Oyj的一部分)在GSM标准的基础上,推出了全球首个2G网络。 众所周知,2G采用数字技术取代1G的模拟技术,通话质量和系统稳定性大幅提升,更加安全可靠,设备能耗也大幅下降。 除了GSM之外,另一个广为人知的2G标准就是美国高通公司推出的CDMA。准确来说,是IS-95或cdmaOne。 IS-95有两个版本,分别是IS-95A和IS-95B。前者可以支持高达14.4kbps的峰值数据速率,而后者则达到115kbps。 除了IS-95之外,美国还搞出过IS-54(North America TDMA Digital Cellular)和IS-136(1996年)。 其实,2G并不是只有GSM和CDMA。 美国蜂窝电话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phone Industries Association)基于AMPS技术搞出了一个数字版的AMPS,叫做D-AMPS(Digit-AMPS),其实也算是2G标准。1990年,日本推出的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也属于2G标准。 ▉ 2.5G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大爆发,人们对移动上网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于是,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开始出现。 我们可以把GPRS看作是GSM的一个“插件”。在GPRS的帮助下,网络可以提供最高114Kbps的数据业务速率。 GPRS最早在1993年提出,1997年出台了第一阶段的协议。它的出现,是蜂窝通信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它意味着数据业务开始崛起,成为移动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 ▉ 2.75G
GPRS技术推出之后,电信运营商还搞出了速率更快的技术,名字叫做Enhanced Data-rates for GSM Evolution(GSM演进的增强速率),也就是很多人可能比较熟悉的EDGE。 不过,我们对比采样频率40Hz和100Hz的频域图形可以发现,100Hz的明显要“胖”一些。这是因为频率分辨率变大了,采样点数不变,采样分辨率随着采样频域增加而增加,采样分辨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显然,采样频率如果太低就不能正确还原真实信号;但是如果采样频率太高,会有较大的频率分辨率,同时又会有产生大量的数据。通常,在实际应用中采样频率会选择比两倍奈奎斯特频率要大一些(比如3~5倍)。 另外,在采样的过程中,对比采样频率和奈奎斯特频率大小关系,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描述:
(编辑:衡水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