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衡水站长网 (https://www.0318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发布时间:2018-11-27 18:31:14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36氪
导读:原标题: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这是36氪创新教育系列稿之一,对国内创新教育探索有兴趣的读者请持续关注36氪相关内容。 上次我们介绍了MTC(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是由183所(截止

原标题: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这是36氪创新教育系列稿之一,对国内创新教育探索有兴趣的读者请持续关注36氪相关内容。

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上次我们介绍了MTC(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是由183所(截止至2018年5月)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组成的联盟。MTC提出了新模式(A New Model)-一种指向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高中成绩单体系。MTC New Model将在2019年大学申请季被正式启用。

MTC提只供了框架和技术,采纳这套IT平台的学校,还是要自己设置课程和教学体系,以产生、沉淀、收集足够的学生数据。学校要怎样架构一个任务包、一个课程体系,来支持评价体系的落地呢?

这篇我们具体介绍下探月是怎么设计学习项目,以产生足够的学生数据,来支撑这套“新成绩单”的。

首先我们再定义一下探月,它是一个高中段的全日制创新教育项目。要去落地核心素养的评价,探月,或者类似的创新学校都会面临四大阶段问题:

1. 没有活动,导致没有内容可写;

2. 做了很多活动,却不知道发展了哪些能力,学生的进步程度如何;

3. 资料堆砌,却没有结构和重点;

4. 以上都做好了,然而资料可信度低,大学不买账。

所以我认为,创新学校做核心素养评价,最关键的是需要一个非常系统的设计,足够让学习者的核心素养数据发生、沉淀、并被结构化收集。一切核心素养评价的理念都需要一个被架构好的任务包去支持落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来看一个完整的素养发展项目是什么样子的,以探月学院关于物理的核心素养项目为例

项目的基本问题是:2049年的能源系统是什么样的?

项目的学习目标是“T”型的,一横是通用核心素养:团队协作中的“为团队做贡献”“培养团队建设性氛围”。一竖是具体的学科素养,在这个课题里就是高中物理学科素养-3.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探月学院IT系统截图

具体的任务包设计如下:

任务一:调研现在能源使用情况。

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任务一

任务二:设计未来家用的能源系统。

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任务二

任务三:采购物资。

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任务三

任务四:完成模型搭建。

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任务四

任务五:向公众展示。

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任务五

Ray Dalio在《原则》中提到一个公式,痛苦+反思=进步。学习者在完成每个任务包后,探月会给一个结构化的让学生去收集成果的工具,在探月这叫作品反思集。

在反思集中,学习者需要阐述以下几方面内容:我做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eg. 发展领域一:我学会了团队合作中要怎样怎样,发展领域二:我学会了哪些物理知识)、我的总结(对照评价标准的自评、未来的发展空间etc)

可以看到,虽然这叫“作品反思集”,但其实关注的更多是学习者的成长和反思,而不是仅停留在作品层面的复盘。

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探月学生的“作品反思集”

重点看一下“我的总结”部分,可以看出一位高中生,在对项目总结时,用了哪些维度在做反思。

怎样的项目设置可以支持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落地?这是探月的答案|36氪创新教育系列

彻底实现以上的场景,需要一个非常系统的设计,和很多其他条件。这需要出口端对素养发展的重视,这是结果导向来看的外在动机,需要学习者本身的目标感和责任感,需要课程与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能够产生有效的素养数据,需要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能支持素养发展的表现性任务,需要支持结构化数据收集的工具,需要学校整体为数据可信度背书的机制。

回到之前说的核心素质考评面对的四大问题,探月是怎么尝试解决的呢?

对“没有内容可写”,探月设置了能支持个性化学习的课程。探月学院教学体系设置如下,其运用 3 种教学场景,分别是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和深度学习。这里我们不赘述其课程设置,创新教育系列还会有专门一篇展开来讲探月的教学体系。

混合式学习 —— 混合式学习主要承载着对事实与概念性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通过线上学习和教师答疑的混合式教学法,学生可掌握 K12 高中段以及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学科知识。你可以理解为就是线上上课掌握概念性知识。

项目式学习 —— 设计真实场景中的项目,让学生学会迁移、应用知识,并锻炼跨文化沟通、公民意识、创新思维等核心能力与素养。你可以理解为就是线下做项目掌握能力。

深度学习 —— 建立元认知能力、高效思维方式以及系统思维。你可以理解为就是引导学生“元认知”的更新。

对“不知道发展了哪些能力”,探月通过表现性评价+作品反思,让成长有据可考。

对“资料堆砌,却没有结构和发展”,探月引入了MTC,MTC做的就是结构化的核心素养数据收集IT平台。

对“资料可信度低”,探月目前的探索是让学生针对个人发展,在校级进行答辩。

以上,就是探月学院对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大致框架。探月的众多尝试是否是最有效的、最“正确”的,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如果您对探月学院和创新教育有任何想要分享的看法,欢迎评论交流。

附录:

(编辑:衡水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